赵明志这时想起来,刚见面时,温晏礼喊了他一声外公。
“染染,你成亲了,怎么我不知道?”
赵明志非常不满意的说着。
温晏礼一脸愧疚的说:“外公,这都怪我,之前我昏迷未醒,这亲成的有些着急,确实委屈了阿染,你放心,我春闱后会再娶阿染一次的。”
赵明志虽然不是当官之人,但他看人还是非常透彻的,“姓温?那你就是上河村温大柱的儿子吧,阿染到了你们家到也不会太吃亏,这门亲事我算是同意了,但是我想,阿染到你们家应该不是正常去的吧!”
温晏礼面对外面的人都不害怕,唯独见到阿染真正的亲人时有些拘谨,“外公,阿染虽然是被她林钱氏送到了我家的,但这也是我与阿染的缘分,我真的很喜欢阿染,我不会辜负她的。”
赵明志放过了他,转头问林大海,“大海,我要知道所有的事情,你从头说!”
林大海经过林老头和林钱氏的事情,对下河村林家斩断了最后一丝念想,没有丝毫隐瞒,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从林尽染被送到温家冲喜,到林家想卖了林新霁,到逼他上山打猎,到分家断亲,再到被赶出下河村,公公正正,不偏不倚,竹简倒豆子。
赵明志虽然气愤,但他理智还在,最后他叹了一句,“以前是你太傻,让你反抗他们你却不敢,不过现在看来,你们脱离了那个苦海,也是一样幸事,在桃花村,没人敢欺负我赵明志的孩子!”
他看着说起林家已经没有了什么希冀的林大海,“户籍的事,我不会勉强你的,你考虑清楚再说吧!”
赵秀兰说:“爹,那族里应该不会同意吧?”
赵明志说:“他们不同意,那更好了,我出族,咱们自成一族,不用受他们的气,要知道,在赵家,我赵明志不欠他们东西,是他们欠我赵明志的。”
林大海:“爹,我对林家失望透顶,现如今我已是无根浮萍,能有个地方落户就好,爹能收留我,我感激不尽!”
赵明志说:“既然如此,这事我来办!”
赵明志是一个行动派,立刻就说,“染染,你们应该还没有吃饭吧,给你爹娘做饭去,我去找下村长和族长。”
温晏礼站起来说,“外公,我与您一同去吧!”
赵明志犹豫了一下,“可是你也没有吃饭呢。”
林尽染从马车上拿出一布包,拿出一张饼,“你先吃点垫补一下,等会回来我给你做大餐!”
赵明志一听林尽染这哄孩子的语气,就知道两个相处的不错,他的小孙女没有吃亏。
林尽染把剩下的给他外公,“外公,您也吃点,我知道你中午肯定没有好好吃饭。”
赵明志本来不想吃,可他看着那饼似乎不错的样子,忍不住拿了一张吃了。
“阿晏,一定要照顾好外公,即使他们不同意,也不能让外公生气,好好的回来。”
等他们走了,林尽染简单的做了一个汤,大家好歹垫补了下,林尽染让爹娘好好休息,她和阿霁开始给外公收拾屋子。
林尽染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会面临什么,但她知道,有温晏礼在,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果然,他们去了有一个时辰的样子就回来了,不用问,看面上的表情就知道结果如何。
“外公,怎么样,是不是他们都同意了?”
林尽染走上去,挽着赵明志的胳膊问道。
赵明志坐在石桌旁的凳子上,有些庆幸的说:“这次多亏了晕礼,要不是他,这事情还不好解决。”
【男主这么厉害,他一个外村的人,可以说服本村村长和族长同意外人落户,有点本事呀,看来,以后不能小看他了!】
温晏礼笑了笑,心中在为得到林尽染的肯定而骄傲,但其他人以为他自己办成了事,心中高兴。
林新霁说:“外公,姐夫,你们说一下呗,你们到底是怎么说的。”
赵明志微笑地说:“晏礼,给他们说说吧,你看这一个个的满脸好奇的样子。”
一群人哈哈大笑。
原来,他们先去的村长家,到了村长家,村长很是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村长对温晏礼很是好奇,赵明志给他介绍,说这是他的外孙女婿,上河村的温秀才。
这个时代,人们对读书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崇拜,听说他是秀才,更是高兴,能得到秀才的以礼相待,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但是当村长听说赵秀才的女婿要在桃花村落户的时候,有些不太情愿,原因很简单,他们桃花村,村子小,人口却多,所以人均土地很少,再来一家人势必会抢他们的土地,那样肯定会有很多村民不愿意。
正当赵明志想要拿学堂说事时,温晏礼开口说:“村长,我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温晏礼虽然是别的村的秀才,但是读书人就是高人一等,他一开口,村长也不能阻止,虽然赵明志也是秀才,但他岁数大了,不可能再有大的成就,而温晏礼不一样,他的前程是他们看不清的。
村长很是客气的请温晏礼讲。
温晏礼说:“村长叔,虽然我岳父现在身体有恙,但是他的身体很快就会好,落户后他也不会要村子的土地,以后他若是需要土地,桃花村那么多荒山,足够他开荒了;
再有,桃花村目前除了我外公,是不是只有一个童生?”
温晏礼看着村长欲言又止,就知道他说对了,“我外公若是生气不再教孩子读书,这些孩子就只能去镇上读书了,到了那时,各家各户的开销势必很大,他们可能会怨恨村长。”
村长的脸有明显的松动,他们村子本来就偏僻,但他们村有赵秀才,所以孩子们也能上学堂,不管怎样,多少都能学些字,所以他们村出去干活的人,找的活都比较体面,就因为他们识字。
一旦赵秀才不想教了,他们村整体实力肯定会下降,到了那时,村民开销变大,实力不足的人家肯定会让孩子退学,识字减少,长此以往,只会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