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小的海峡,拦不住东亚第一的海上力量,没几天,郑克臧的信使便到了朱天贵手里。
自延平王郑经败退夷州岛后,铜山城面临的防务压力陡然增大。
铜山城位于东山岛,对明郑十分重要。
史料记载:“及王入台,而清廷方严海禁,沿海数千里,尽委而弃之,故得独握其利,通饬金厦、铜山、达濠诸镇。与民交易,无相诈虞,凡中国诸货,海外之人皆仰给焉。故能以弹丸之岛,而养七十二镇之兵,苟非岁入充裕,其何以堪。”
意思就是国姓爷依靠铜山等沿海港口,进行海上贸易,用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布匹、金银、药品,到南洋各地交换粮食、桐油、赤木、犀角、象牙、胡椒等等,赚取巨额利润,供养其作战部队。
铜山这个仅剩的据点,对明郑很重要,放弃它如同割肉,需要很大的决心。
郑克臧下得了这个决心,因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只要把朱天贵部队甚至铜山城的百姓战略转移,迟早有一天能够打回来。
郑克臧的信使传旨道:“尊士(朱天贵的字)勇猛善战,多次立功,孤守铜山,勇气可嘉,故封为龙桥伯,望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同时,信使给了朱天贵一封郑克臧的亲笔密信。
密信中写道:“如今时局艰难,七府尽失,铜山孤城难守,为今之计,应迅把军民转移至东宁府。尊士谨记,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朱天贵读完信,心里五味杂陈。
这阵子,清军福建总督姚启圣不断写信劝降他,还给他许以高官厚禄。
老实说他很动心。
姚启圣是劝降鬼才。
他在漳州设立修来馆,专门招抚明郑官兵,凡来投诚者一律给银牌以示奖赏。
有官职的上报吏部以原职起用,有逃走再来冒领奖赏者也不追究。
两年内,共招抚明郑官员5153名,士兵35677名,或解甲归田,或就地入伍。
姚启圣真是郑克臧的大敌!
郑克臧开出的条件,朱天贵也动心,他渔民出身,能有机会位居伯爵,实乃幸运。
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投降,不然原历史上也不会坚守数月。
郑克臧又给他封爵,又他给写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他朱天贵要是不识趣,就真是铁汉奸了。
不过回去也有阻力,一方面他手下的人也有想投降的,另一方面,清军也不会让他轻易逃掉。
于是他便告诉信使:“请告诉监国,我立即准备撤回东宁府,但需要监国派兵增援,以防撤退时被清军袭扰,减少损失。”
信使点点头,道:“除此之外,监国还带了点美酒和银子,犒赏铜山守军。”
朱天贵十分感动,郑克臧对他太好了,只等援军一到,他立刻挥师撤退。
。。。。。。
郑克臧最近特别忙,因为要整合勇卫镇。
在岳父陈永华的帮助下,郑克臧和勇卫镇中前后左右五协的将领纷纷联络了感情。
五协的统帅都是陈永华的老部下,郑克臧轻松笼络了他们的忠心。
勇卫镇现在约有25oo人,镇下五個协,每一协1o个5o人队。
为了加强他们的战斗力,郑克臧将产量较多的东宁神雷配给他们。
黄庆是勇卫镇左标的统帅,资历深厚,是前勇卫镇统领黄安的儿子。
他早就听说了神雷的厉害,经常上书陈永华,请求配东宁神雷,这次终于如他所愿了。
“殿下,神雷的威力不同凡响,有此武器,我真是迫不及待想往鞑子头上砸去。”黄庆开心道。
“很快你就会有机会的,不过打鞑子之前,你们可得去我的东宁军校上上课。”郑克臧微笑说道。
黄庆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听错了,问道:“上课!?监国殿下,你没逗我们吧,我们一群大老粗去上什么课!”
郑克臧早知他会如此反应:“老黄,主要是让你们学习一下怎么使用好神雷。”
“而且,近卫军你也见识过,难道你不想勇卫镇变得跟他们一样?”
原来,监国是想传授他们练兵之法,那他自然想学。
“那就没事了,还以为监国要我们学什么之乎者也呢!”黄庆笑道。
“哈哈哈,之乎者也你们想学的话,直接找陈总制就好了,要不我给你们找他说一声。”郑克臧打趣道。
黄庆可不经这样打趣,无奈道:“殿下,你就饶了我们吧,我们学一辈子都学不会。”
“老黄,不逗你了,带我看看勇卫镇的兄弟们吧。”
“是,殿下!”黄庆随后便带着郑克臧在勇卫镇军营视察。
视察途中,郑克臧悄悄与系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