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小芬分手后,丁可薇回家去了。
她没进屋,蹑手蹑脚地绕过走廊,偷偷藏在丁家厅堂的窗户外面。
丁可薇怕万一走太远,丁家父母找不到她,那自己岂不是真得流落街头了。
她悄咪咪地蹲在窗户外面,伸长了耳朵听丁家人说话。
“吃完饭,叫可馨和可萱到供销社门口排队去,给家里添点东西。”
说话的,是一家之主丁友贵。
今天厂里工资,他跟李月娥,还有儿子丁建国三个人,总共了七十五块钱。
家里孩子多,再加上丁友贵和李月娥两边的父母,这点钱在口袋里捂不了太久,钱和票子也就花没了。
丁友贵把钱和票,都摊在桌子上,分成四份。
一张大团结和一斤粮票,是孝敬自己父母的。
五块钱和2市尺的布票,是给李月娥父母准备的。
剩下的六十块钱,丁友贵又取出二十,留做人情往来的时候用。
四十块钱和多余的票,准备换成米面油,再给老疙瘩丁建军换双鞋,给建国裁上一件新褂子。
丁母瞅了一眼丈夫说
“给我娘也拿上十块钱儿得了。她年纪大了,最近老是喊腰疼,我琢磨着给她多拿点钱,叫她上医院好好瞧瞧。”
丁友贵听了,立马拉下脸。
“她又不是没儿子,用得着你瞎操心?”
丁母放下手里的碗,很是无奈的说。
“娘叫来包仓的乡亲,捎了好几次话。说我如今成了家,就不管她死活了。话里话外都是嫌我给的少,我弟你又不是不知道,一个庄稼汉,兜里能有几个钱?”
丁友贵盯着妻子,口气硬了几分。
“养儿防老,这个道理你娘会不知道?三天两头的哭穷,要我说,这钱就算寄回去,你娘一样是贴补给了儿子。”
丁母不置可否,嘴里嘟囔着
“不就是多要了你俩钱儿吗?每月给你爹娘贴补一张大团结的时候,你咋就不觉得多呢?”
妻子的声音不大,可是丁友贵一字不落地听在耳朵里。
他拉高嗓门,气壮道
“这能一样吗?我是家里的老大,我爹娘跟老三过,我多贴补几块钱是应该的。”
围着桌子的几个孩子,早就习惯这种场面了。
外婆家比较困难,几个子女里面,也就老四李月娥的日子能过的好点儿,老太太就逮着这个女儿,可劲儿地薅羊毛。
作为丈夫的丁友贵,早就烦透了这个丈母娘,可架不住妻子的软磨硬泡,只得从工资里面分出一份儿给她娘家……
夫妻俩不知为这种事儿吵过多少回了,李月娥也觉得,自己既然过的比兄弟姐妹们好,多添点儿也是应该的。
她这么做,还不是希望李家坪村的乡亲们,一提到李老娘家的老四李月娥,那也得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个大孝女呀。
逢年过节回去的时候,李月娥也能在乡亲面前挺直腰杆呀。
要是不听李老娘的话,平日里不接济着点儿娘家……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还不知道怎么传她的是非呢。
……
丁友贵的手里,剩下四十块钱,要养活家里七口人。
可馨和可萱,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虽说陪不了多少嫁妆,可结婚毕竟是件大事儿,就算给两个丫头将就着弄,那每人也得准备个百十来块吧。
何况,下面还有个快娶媳妇儿的丁建国。
这账丁友贵都不敢细算……
李月娥呢,又是个宁肯委屈自家人,也绝不愿被外人挑出一丁点儿毛病来。
丁可薇在窗外,听了那么久。
居然没一个人提到她???
这一家子人,怕是巴不得原主死在外面吧!!!
原主在丁家,确实是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