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村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四周高山茂林,有清澈的山泉自山中流淌而下,景色甚美,村民个个淳朴热情。
能生活在百花村,王书生觉得很幸福。
王书生不叫王书生,叫王景珩。
他是在家人的爱意中降生,爷爷拉下老脸,请了村里的私塾先生为他取名。
“高山景行,君子如珩”,他的名字来源于此。寓意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富有价值的温润君子。
稍微长开后,他有了一副清秀之貌,加上自小读书写字,增了些书卷气,又酷爱看书。
小小年纪,便被村里人唤作“王书生”。
王书生12岁那年,常年不来一个外客的村落,涌进一帮强悍的土匪,将村里人全都杀了,还放火烧了所有房屋。
那帮人骑着高头大马,匆匆而来,杀人放火后,又匆匆而去。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又是为了什么而作恶。
父母拼尽了所有,保下了王书生。
浓浓的血腥味,所有村民的尸体,屋子被熊熊大火烧得“滋滋”响,王书生连哭都不会了,从此失语,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他埋了三天三夜,才将所有村民的尸体埋完,而后晕死过去。
醒来时,王书生躺在以前常来的山洞里,身边坐着徐悯和李野,面前生了火堆,上面烤着滋滋冒油的野兔。
徐悯是一个别具一格的画家,他认定了想要画出真正的好画,定要行千里观万物。
他毅然决然带着李野这唯一的弟子,外出云游两年。遇到晕倒的王书生后,并救下他。
或许是王书生太可怜,不轻易收徒的徐悯,竟收了他作弟子,并对外宣称这一生,只会有李野和王书生两位弟子。
当时的李野,比王书生还小两岁,却全身透露出一股子桀骜不驯,犹如他的名字一般,随性跳脱野性不羁。
他6岁便跟着徐悯学画,早早占了大弟子的名头,成了王书生的师兄。
两人形影不离,直到有一天,一直将徐悯引为知己的孙画师,当着众多文人雅士的面,在丹青阁放言“那些大家拍手称赞的画作,全部都是我的作品,却被徐悯剽窃了。”
“孙画师,你是生了癔症吗?”
“画圣剽窃你的画,这玩笑不好笑。”
“想出名想疯了吧!”
文人最忌讳剽窃,丹青阁赏画的人几乎一边倒站在徐悯这边。毕竟他的“画圣”之名已有多年,有很大一批忠实的守护者。
孙画师这时候居然拿出了证据“每幅画右下角,其线条走势连起来看宛若野草。”
这是连画作的主人徐悯都未注意到的细节。
孙画师和徐悯是多年好友,徐悯未出名之前,孙画师便已陪在他身边。每次他画画时,孙画师都在旁边观摩。
徐悯酷爱野草生命力极强的韧劲,在画作中不知不觉便画了野草的神韵和形。
孙画师察觉了这一点,以此作证据,指控徐悯剽窃他的画作。
事情酵几日,能言善道的孙画师情真意切哭诉道“徐悯给我下毒威胁我替他作画,前几日一神医替我解完毒,我才敢为自己寻公道。”
徐悯平日里为人清傲,善恶分明。若买他画的是懂画的良善之人,只需付少许银两;若德行败坏之人向他求画,他便把价钱往高了抬。
明晃晃的区别对待,得罪了一批人。
这些人在孙画师言后,暗中引导舆情,制造谣言,抨击徐悯“为人傲慢”、“爱财如命”。
“徐悯是文偷”的流言越来越多,三人成虎,那些毫无分辨能力的人,渐渐相信孙画师才是真正的画圣,徐悯就是个卑劣的顶替者。
眼看流言有沉寂下去的趋势,孙画师突然来挑战贴,要求当众作画定真假。
比赛当天,两位画师面对面各自在书桌前作画,徐悯信心十足。哪曾想,在众人过来鉴赏的前一瞬,画被孙画师使障眼法互换了。
就这样,徐悯成了剽窃他人画作的无耻“文偷”,孙画师成了人人同情的“真画圣”。
徐悯始终想不明白,大庭广众之下,自己的画为何会与孙画师的互换,为此郁郁寡欢。
家中厨娘和小厮,纷纷找借口离开,徐悯也不戳穿他们,多给了一月银钱放他们走。只是今后的饭菜,得他自己来做了。
上集市买菜时,徐悯没想到会有人往他身上扔臭鸡蛋、烂菜叶,一时没防备,被砸了脑袋,一身整洁的新衣全毁了。
以前人人敬仰的徐画圣,如今已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王书生回荷花村给父母和村民扫墓,不过才离开两月,再回来时,面对的便是
【师父徐悯被污蔑成文偷,师兄在师父出事后快断绝关系,被好友和大徒弟双重背叛的师父,伤心吐血一病不起。】
尽管王书生到处寻医问药,细心随侍师父左右,还是没能阻止徐悯撒手人寰。
临终前,徐悯嘱咐王书生“不要去找李野的麻烦,不用给我报仇,千万不要与陈其正大人有任何接触,去过你自己的生活。”
对王书生而言,徐悯对他有再造之恩,不仅是他的师父,更是他的父亲。他不能让徐悯死了,还要背上“文偷”的骂名。
师父是多有本事多有才识的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料定是孙画师用计污蔑了师父。
安葬好师父,王书生开始闷头找能证明师父清白的证据,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
他是民,想要给师父正名,最好的办法是去找官做主。听说陈其正大人在百姓心中的呼声很高,他爱民如子,公正严明。
王书生忍着众人的白眼和污言秽语,已在城门口蹲守了三日,今天是第四日。
忽然,他不管不顾冲到大路中间,拦住了陈大人的马车。待马车停下,他“砰”一声跪地上,大喊“陈大人,都说你是百姓的父母官,请你替我师父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