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亲率颜良文丑,举兵往魏郡而去。
而有清河、河间、安平、中山、钜鹿、和赵的太守国相,闻讯也纷纷前往魏郡。
常山国。
国相孙瑾却是踌躇不决。
袁绍举兵问罪,诸郡国纷纷响应,但孙瑾却是不愿意苟同。
可若不苟同,待袁绍罢黜了韩馥之后,他孙瑾这今后又该如何自处?
犹豫间,一个白袍青年健步而来,正是常山国中尉,真定人赵云、表字子龙。
赵云因才能突出而被举荐出仕,职掌维持王国治安,督察军吏、典领军队,与傅、相共同辅王。
“孙相,你忽然下令要我等聚兵,可是要出征黑山?”赵云不明所以,以为孙瑾是为了举兵征讨黑山贼。
毕竟这常山郡时常遭受黑山贼侵扰,身为一郡国相自然会聚兵征讨。
孙瑾摇头:“子龙,你来得正好。”
“上回我去渤海参加渤海袁太守的幼子周岁礼,但袁太守却是另有目的。”
“袁太守认为,冀州牧韩使君擅自劝幽州牧刘使君称帝,是不忠;不救青州饥民,是不仁;被刘使君拒绝后又训斥刘使君迂腐鼠辈是不义。”
“如此不忠不仁不义之人,不配当冀州牧,希望我等一同举兵魏郡问罪,罢黜了韩使君。”
赵云面色一变,惊道:“韩使君是天子册封,即便私德有亏,但也未酿成大错,又有讨董勤王之功,岂能说罢黜就罢黜?”
孙瑾叹气:“我亦是这般想,但除我之外,其余郡国的太守国相,皆拥护了袁太守。若无意外地,韩使君被罢黜后,袁太守会被推举为新的冀州牧。”
怒气自赵云心底滋生:“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有倒悬之危,不去想如何救命护民,却一心想要争权夺利。”
“孙相,请恕云无礼!”
“常山国的兵,可以为了救民护民而跟黑山贼战死,但绝不能因为袁绍跟韩馥之间的权斗而枉死!”
“若要聚兵讨贼,云责无旁贷,虽死无憾!但要聚兵去魏郡,请孙相先罢免云的中尉一职。”
赵云出自真定豪族。
跟太史慈一样,都是自幼习文练武,知晓大义。
因为才能德行过于突出,在真定颇有名气,年二十就被举荐出仕,担任常山国中尉。
赵云也没有辜负士民百姓的期待,一直都在跟黑山贼兵作战,保常山国一方平安。
若是要征讨黑山贼,哪怕战死赵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可要去魏郡,跟袁绍一起罢黜无大错的韩馥,赵云宁肯辞官!
“子龙切勿愤怒。”孙瑾本也是忠义慷慨之士,同样看不惯袁绍和其他郡国长官的言行,凝声道:“若罢免了你的中尉一职就能解决问题,那就简单了。”
“当务之急,是设法避免韩使君被罢黜,避免冀州因此而动荡。”
赵云怒气渐消,拱手道:“孙相若有差遣,云必定竭力。”
孙瑾来回踱步一阵,道:“若要阻止,须得幽州牧刘使君出面。子龙可辛苦一趟,去涿郡见刘使君,请刘使君出面斡旋。”
“袁太守替刘使君问罪,也唯有刘使君出面才能阻止!”
赵云慨然道:“云这就去涿郡,定然请来刘使君。”
当即。
赵云立即返回家中,跟兄长赵风商议。
赵风一听冀州出了这等大事,凝声道:“子龙可去涿郡!倘若常山国的兵陷入了内斗,这黑山贼没人阻挡,势必会害我常山国士民。”
“家中诸事,自有我来应付。”
赵云拜别赵风,星夜兼程的来到涿郡。
听闻袁绍要聚兵问罪韩馥,刘虞大惊失色:“韩文节虽然对老夫无礼,但毕竟也是为了国家公事,岂能轻言问罪?”
“老夫立即遣兵往魏郡劝和!”
这时,从事魏攸忽然道:“使君,冀州仅有常山国国相孙瑾反对,即便使君遣兵劝和,恐怕也阻止不了袁绍。”
“对付袁绍这种人,须得以武力震慑,才能让其按捺野心。”
“不如请右北平太守公孙瓒率白马义从南下,如此,使君的劝和袁绍才不敢推诿。”
刘虞一向不喜公孙瓒,认为公孙瓒一直在破坏自己怀柔乌桓的策略。
但魏攸则认为刘虞因该善待公孙瓒,以公孙瓒为爪牙才能震慑各方。
即便是怀柔乌桓,也是需要武力震慑的,因此时常劝诫刘虞。
刘虞沉默良久道:“若要武力震慑,未必就得公孙瓒南下,青州刺史刘备,骁勇善战,麾下亦有精兵强将,子干也在平原国!”
“若能请得青州刘刺史一同劝和,谅那袁绍也不敢胡来。”
魏攸还想再劝,但被刘虞打断:“赵中尉,劳烦你替老夫去临淄城送封信,让刘刺史助老夫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