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诞生三个月了,大名还没有定下来。原因是陈佑琮太想给儿子取一个完美的名字了,单子上列了一大串待选项,翻来覆去不知道选哪个好。
按照陈氏宗族的排序,小皇子应该叙“厚”字辈。
陈佑琮思虑了很久,和张惟昭商量,他想把张惟昭名字里的“昭”字,放到小皇子的名字里,取名“厚照”,寓意这个孩子是他们两个人血脉的融合,同时也希望孩子的生命如同被日光朗照一般光明温暖。
按照宗族礼法,孩子的名字是不能和长辈重字的,甚至同音不同字也不行,这意味着对长辈的冒犯。但陈佑琮却听张惟昭说过,在张惟昭前世游学的那个国度,用某个人的名字为孩子命名却是在对这个人表达爱与尊敬。陈佑琮觉得这种传统不错,可以借鉴。
至于其他人的议论……
这一对年轻的帝后被人议论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了,不在乎再增加这一条。
张惟昭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陈厚照,厚昭,张惟昭把这个名字念了几遍,突然有种异样的感觉在她心中升起。为什么她觉得这个名字似曾相识?
看到刚刚还满面笑容的妻子突然呆住了,目光茫然地望着空中的某个地方,怀中孩子的咿呀也没有引起她的回应,陈佑琮轻声问道“怎么了?可是你觉得这名字有什么不妥?”
张惟昭轻喃道“你让我想一想,让我想一想……”
到底自己是在哪里听到过这个名字呢?这个名字为什么会引起自己的不安?张惟昭尽量放空情绪,快扫描自己早年的记忆。
她先想起来的是奶奶。奶奶是个京剧迷,张惟昭小的时候,经常坐在自己的小桌子边,涂涂画画大半天,奶奶就坐在她的旁边,小声开着电视看京剧。张惟昭不理解戏里的人拖长了声音一句话唱大半天是怎么回事,但觉得那百转千回的腔调并不难听。
后来她长大了,在奶奶身边耳濡目染,也大致明白那些戏都是讲什么的了,也知道了一些唱腔流派。她并没有跟奶奶一样变成戏迷,但是对京剧却很有好感,因为京剧会让她想起很多与奶奶有关的童年快乐时光。
还记得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奶奶坐在电视机前看一出叫做《游龙戏凤》的戏,讲的是一位皇帝微服私访,遇到一个酒店老板的妹妹,非常喜欢,百般调戏,要把这个女孩带回皇宫做妃子。女孩最初不肯答应,最后知道这个男人是皇帝之后,就顺从了。
张惟昭跟着看了一会儿,很不喜欢这出戏剧的情节,觉得里面的皇帝那副得意洋洋,随意调戏民女的嘴脸很可恶,对奶奶说这个剧情也太扯了,皇帝怎么可能一个人从紫禁城出来乱跑?还调戏酒家女?
奶奶笑着跟她解释说,这出戏真不是空穴来风。戏里的皇帝是明代的正德帝,他是一个很奇葩的皇帝,一个能量爆棚,做事情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他不喜欢宫里的繁文缛节,就在宫外为自己建了府邸,经常住在宫外不回去。他喜欢骑射,经常和手下的一帮小子切磋,武功出众。他爱好美色,经常到民间渔猎。
他虽然生活荒诞,但同时却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先他量大能容人,包括那些经常骂他的文官,因此朝中有许多贤材。其次,他经常减免赋税,老百姓并不讨厌这个喜欢玩乐的皇帝。再次,他勇气过人,御驾亲征与蒙古小王子开战,大胜而回。打仗的时候在军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每打一次胜仗就升一次自己的官,一路把自己从小兵升成了威武大将军,差点篡了自己的位。
只是可惜他死得太早,三十多一点就挂了。原因居然是学渔夫打鱼的时候掉入深秋的冰冷江水中,感染上风寒死掉了。
喜欢历史掌故的奶奶把这个别具一格的皇帝的故事讲得很有趣,时隔多年,张惟昭还记中二期的自己怎么因为那句“差点篡了自己的位”笑得不行。
张惟昭不是文科生,对历史没有特殊的兴趣,记不住多少个皇帝的名字。但这个皇帝的名字,却和奶奶讲的故事一起保留在了记忆深处。
他的名字是,朱厚照。
张惟昭开始轻轻颤抖起来。
她知道大炎和她所处的世界不在一个时间支线上,尽管大炎建国之前的历史和张惟昭熟悉的那个世界相同,但是在元之后,时间轴却生了位移,不再是由朱元璋建立大明,而是国姓为陈的大炎。
张惟昭原本以为,这个大炎的科技、人文的展程度,与大明相似,而历史的脉络则不会相同,毕竟国号和皇帝的姓氏都不一样。但是现在她怀疑,这两个时空线索,重叠的部分比她想象中还要多。
关于正德皇帝朱厚照,除了他的为人,奶奶还讲了他的家世和结局。这个皇帝的爹,很是特立独行,一生只娶了皇后一个妻子,没有别的妃子。夫妻俩只有朱厚照一个孩子,把他宠得没边儿,所以他活得热情洋溢,胆大妄为。当时张惟昭还跟奶奶说笑,这个皇帝怕不是穿越的吧。朱厚照的爹死得很早,所以他才年纪轻轻继位。而他自己也死得很早,死时没有儿子,帝位被他的一个堂弟继承。奶奶说,明代的皇帝有早夭的基因。
记忆中的碎片越聚越多,渐渐拼贴出来一副斑驳6离的图画,虽然残缺不全,却与张惟昭当下身处的场景一一吻合。
张惟昭越想越是心惊。难道这就是她的丈夫和孩子的宿命?难道这就是她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