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看书阁>大佬分神 > 第103章 天地之气(第1页)

第103章 天地之气(第1页)

然而道教设想之神,散之则为气,可以漫游于天地之间,故思存之法,必需兼思外景。上清派的存想法门,最后要将身体各部位之神,在想象中化为相应之气,并在眼前诸气混合,成为一神,然后再存储于体内,是为徊风混合。之所以如此修炼,是因为相信诸神归宫,身体康健,神气散逸,则体质亏损,若能使神气永远驻于身中,那么便能臻于长生不老了。

这一存想之法,又成为种种神通的基本手段,若是想像自己"元神"驾着气漫游于天地之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便叫做"存神驭气",当年唐玄宗思念杨贵妃,让道士神游往四方上下寻觅,便是用此法。由于所谓神游所谓召将,都是生在法师及其他道众的想像中的事,所以在道门中,种种法术都离不开存想。正一盟威道、灵宝派、北帝派等召将、遣将都要用存想,不过自南北朝至于北宋初期,上清派威望最高,其存想之法最具影响。五代末迄于北宋,内丹地位逐步提高,北宋末且压倒存思法,雷法炼气,便舍存思而行内丹。

然而,前面提到过,内丹法中并没有将体内各部位之神一一召出的做法,雷法的召将之法仍然袭用上清徊风混合之道,只不过在神、气名目上汇合了若干内丹术语罢了。为说明这一点,我们且举若干例子稍事分析。

雷法所设想的雷部将帅居于"雷城",而理论上又认定"将用自己元神",所以居于雷城之将与体内所出之将必需混一,雷法中对这一内外将统一的召役方法给了一个专有名辞叫做"召合"。各派的召合法不全一致,但也大同小异。这儿且举比较多见的邓天君大法中的召合法为例,作为分析之资。其法载《道法会元》卷八十。

邓天君系拟想中的雷部主帅,据称他姓邓名燮,又说他风姓,是古代的炎帝。

其召合法为先两手握雷局,代表雷霆的手诀,口念《召合咒》,咒毕,"瞑目存巽方火光万丈,引心火与巽火混合,充塞天地。运心火结成号头,金光烁烁。以雷局打号头冲至巽方,见大神从火光中出,诵召咒乘号降坛。我身与帅俱在火光中,左手雷局,引入心宫,结成元帅,以‘言同‘字音呵出香烟上,分明如对。即叩齿厉声召请,念曰‘道香一炷,腾为碧汉之烟,法鼓三通,化作青霄之号令‘"。此时下令,待存至后,再献茶酒,召将暂告完毕。

这儿的存想元帅从巽方出来,是天君原为风姓,巽于《周易》为风。所谓号头,是一种代表邓天君名讳的符字,依据道教理论,符为气所结成,故能以之召神。且看其中的存想内容,先要存想巽方有火光外景出现,自己心中火光内景与巽方之火混合,这是二者的第一次混合成一体。接着存想心火化为邓帅号头,雷局送号头冲向巽方使神将现形,当然只现于法师意念之中,复又将之吸入心宫,结成元帅,再从心中呵呵字音将内气吐出,最初由上清派使用出,这已经是第二次混合之后再使神将现形。如此作用,便算是内外交合,神将由元神化现。

这种由气化神,神化气的反复存想,在观念中是自身神、气在内外景中的多次往返,然后化成神将之体。它与内丹功法颇有不同。内丹的修炼,整个过程是在体内进行的,神灵精、气所运行的道路,始终在任督二脉小周天或全部奇经八脉,且根本不允许想像什么神将的形象,若是有谁这样做,会被看成是着魔或生成幻丹。此类混合内外神气的方式,却正是上清法的特征。

《上清大洞真经》先示存想体内各部位之神,最后要混合百神,称"徊风混合帝一秘诀",帝一,是其修炼最后的产物,故独尊于百神,而且要以存想百神有得为基础。其法为兆诵咏《玉经》三十九章都毕,叩齿三十九通,便闭两目,次存此百神变成白炁。混沌如白云之状,从玄虚中来入兆口中,郁郁良久,觉白炁从下部出,又从中出,从两脚底出,又从两手心出,冠缠一体上下手足,混合一身与白炁同烟,上下不相见也。良久,白炁忽复变成紫云,郁郁从口中入头中并五藏之内,充塞腹内。良久,紫云又从两脚底两手心下部中出,冠缠一体,郁然上下与紫云合形,不相见也。须臾,存见紫云之炁充满左右及一室内。又存见口中出风炁,吹扇紫云之烟,乃徊转,更相缠绕,忽结成一真人,男形,如始生小儿,身长四寸,号曰大洞帝一尊君,名父宁在,字合母精延,守兆死关,众神徊风混化,共成此帝一尊君。

在此之后,尚有另一些内容,文繁不录。单从已引的"混合"过程,已足可展示其特点。这儿所存想的帝一尊君,系从玄虚中来,似是外景之神,但实际上为体内百神所化,他是气,在缠绕己身时与自己合一。以后又经自身口吐之风扇动紫云之烟,并徊转缠绕,始结成真人。以之按核前面所引雷法中召合邓天君的过程,二者的基本关目大同小异,稍有不同的是,上清法混合成帝君后,让他端坐于己身,而雷法召至邓天君后,尚要请他去执行任务。然而,这一区别并非绝对,因为《上清大洞真经》所述的是存思修炼的过程,而不是召役的方法,炼"成"的尊神,随时可以再召唤出来,接受祭祀,或是接受派遣。

事实上,雷法的行持法师先要"炼将",即用类似徊风混合的方法,存想内气化成了神将,屯于自己身中,以备召役。召邓天君之法,便是在所谓炼将有成的基础上方施行的,故尔召将与徊风混合,是一件事的两面。上清的徊风混合之法,到北宋末年,已行之数百年,此时新出的五雷正法,虽然自称另有授受源流,但其召将之法仍未越出上清派的成规。当然,雷法对此也非毫无改进。相对而言,上清法烦而雷法简捷。之所以有这种差别,是因为后者在理论上采纳了内丹学说,对人体功能与结构的分析都较简单明了。

内丹学以精气神为大要,所涉及到的身体部位除三丹田、奇经八脉及相关穴位,再就是五脏等器官,不象上清法那样需要存想全身三部八景乃至百神万神。徊风混合之法,需要先存思百神做基础,然后才能接着修炼,而雷法炼将召将,一般只用元气元神,存想丹田,复加五脏之气,比起上清法来简捷得多。所以确切点说,雷法的召将之法,是继承了上清的徊风混合之道,又据内丹学方法加以改进,方才形成的。

雷法以内丹学为自己的基础,但却又沿用了上清派的方法,其间有一个历史原因,那就是北帝派的影响。北帝派是五雷正法与上清徊风混合之道的中介。北帝一派,与上清颇有关系。这倒并非因为该派名前冠以"上清"之名,唐朝上清箓地位最高,诸法或常冠上清名号,实际上不一定原属该派,而是说,其法术体系中的若干内容,确与上清派有关。考北帝派的来历实由上清法启示基础上演变而成。

陶宏景《真诰》载有"北帝煞鬼法"一种,此法主要是教人念《天蓬神咒》,据云咒中所载皆斩鬼之司的名号,咒之鬼便生畏惧。这是见北帝煞杀鬼之说。查北帝派经书中有《天蓬经》十卷,以该经为本,后来又在北帝法中衍生出一种"上清天蓬伏魔大法",该法的基础正是天蓬神咒,其中每一句咒语,都是一个神名,合起来构成了该法的召役神将名录。如此则北帝派的名称及部分法术内容都与上清法有关系,渊源承继之迹的然可见。天蓬法现存于《道法会元》卷一百五十六至卷一百六十八。

法中"天蓬炼身行持"云于西面东坐定,叩齿三十六通,将目闪二十四次,存两目有两道光芒如火,将身一焚都尽,只有一炁团团。次见前炁团如圆镜,其光变作我形,吞入口中咽之。闭目澄神,诵《天蓬咒》、《天童经》三卷,布东方金光起满长空,光中忽见祖师元帅领神兵万万,将口一吸吞下五藏,九窍百孔闭息,渐渐通畅,候定久,方出靖。

该法在下面尚有依照早晚时序规定的修炼方法,文长不录。仅仅从已引者看,它与徊风混合之法的做法相类似,足可明白。天蓬法中尚有变神、召遣神将之法,是这儿所述的炼身行持的另一方面即运用的方面,书中载之甚详,且不来征引。由此,北帝派炼将、召将之法早就吸取了上清派的徊风混合之道。与北帝派有密切关系的雷法,接续了上清派的做法,是毫不奇怪的。

雷法的渊源,除上述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内容。例如,众所周知,雷法的重要特点是采纳了内丹学说,然而,所吸取的究竟是哪派内丹功法,则尚有讨论的余地。一般都认为,王文卿诸人所采纳的系金丹南宗的功法。但是,萨守坚提倡从两目下手修炼,来自何派便须另作探索,这些尚需期以来日。

仅从上面已讨论的说,五雷正法的神学基础,主要来自北帝派,或者说启自北帝派;其内丹外法的理论基础,则已由五代谭峭开其端;至于它的召将之法,系经过北帝派的中结,继承了上清派的徊风混合之道。这些渊源,影响到五雷正法的基本面貌,故很需要深入研究。

喜欢大佬分神请大家收藏大佬分神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