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子朱标出生于龙凤元年,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正在率领军队攻打集庆,而这处地方就是后续成为了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南京。]
[龙凤十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年仅十岁的朱标被列为世子,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十三岁朱标被立为皇太子。]
[朱标年幼时接受的是当时大儒宋濂的教导,同时选拔德高望重的人来东宫辅导太子!]
[朱标的东宫是历朝历代最为豪华的存在,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
[作为岳父的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任右詹士,御史中臣刘基兼任赞善大夫,御史大夫汤和邓愈为谕德等,当时在朝堂上面具有名声和能力的重臣都兼任了东宫的职位!]
[甚至在后续,明朝历史上面大名鼎鼎的胡惟庸和蓝玉两人都没有资格进入东宫的官职,这足以见得朱元璋给予了朱标非常充足的权利!]
最爱弟媳:朱元璋对于朱标真的好,不像某些的皇帝,总是时时刻刻的还想要打压自己的儿子。
平平无奇唐高祖:逆子,你到底说谁?
最爱小妈:祖父不要生气,我爹不仅打压儿子,同时还立了一个非常有权力和实力的权臣来打压儿子!
最爱弟媳:混账,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你舅舅难道会害你不成?
儿孙不孝:我父亲对于我大哥是真的好,以至于我们这些儿子都没有任何敢要和大哥争宠争嫡出的心思!
[洪武四年,朱标和大将常遇春之女常氏成婚,洪武七年生下长子朱雄英,洪武十年,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儿子已经年长多时,便将大多数的国事交于朱标处理!]
[朱标在学习协助父亲日常的政务之中,倒是学会了朱元璋的一些本事,同时也和朱元璋一些意见产生了相左的观念!]
[虽然朱标在历史上都是以一种非常儒雅文质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的身上,但是朱彪经历了多年政治的熏陶和父亲的教导,其本质上的水平和能力,心性都差不到哪里去。]
[在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之后,朱标本质上的权力其实和丞相差不多,成为了大明洪武皇朝的真正拥有实权的副皇帝。]
[而在洪武年间爆了最为严重的四大案件,其中三大案件是朱标存活时生的,洪武13年爆了胡惟庸案,洪武15年爆了空印案,洪武18年爆了郭桓案!]
[虽然这些案件的主办人是朱元璋,但是案件所涉及的事情之广,人数之多,可谓是远所有人的想象,作为当时的“副皇帝”的朱标必然是经手过这些事。]
[甚至在朱元璋办这些案件之时,朱标也曾经保下过一批人其中就包括朱标的老师宋濂。]
[朱标虽然说为人仁德有儒者之风,但是其政治手段以及眼光在其父亲的教导和培养之下,已经和其他的那些类似于宋仁宗和明孝宗这些皇帝有根本不同!]
[朱标虽然对于儒学有所喜爱,但是自身的价值观却不会被儒学所左右,朱标本质上就不是那些能被儒家所控制的皇帝,有着自己的手段和见解,同时在面对血腥的场景之下也能够保持从容!]
[在历史上有许多的人觉得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特别像朱标,但是朱标无论是在能力和手段方面绝对是更胜朱高炽一筹!]
[作为一名被父亲宠爱的太子,朱元璋给朱标放权了十五年的时间,但是朱标由于本身身体不行,再加上常年需要处理大量的政务,使得身体的状况并不是特别的好!]
[而历史上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去世,在后续清朝张廷玉编写的明史之中,只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概括:丙子,皇太子标薨!]
[但是从部分史书之中,也能够探寻到朱标的死因,有绝大部分人觉得朱标是因为他染了风寒去世。]
[朱标去世之前曾代替朱元璋亲自前往西安考察人文,考虑将西安作为作为新的都城,后来朱标因为长途跋涉,最终感染风寒不幸去世!]
[不过朱标的死却有新的说法,明代成化年间(朱标去世的百年后)有位大臣王鏊记载有个叫做詹徽的酷吏,当时和朱标一起审判重犯,朱标倾向从轻处置,于是意见不同的两者便产生了矛盾!]
[而朱标在这个时候就去找朱元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认为朱标这样做太过于仁慈,朱标一生气就跳河,结果被救起来之后感染了重病,最终去世!]
[当然最后一种死法的猜测大多数都是后人的污蔑,本质上是想要借朱标来污蔑朱元璋的做事狠厉。]
[朱标已经是常务副皇帝了,一般都是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在皇宫之中处理事务,而这样判刑的事情身为副皇帝的朱标只需要听刑部给个结果再批阅一番就行,而当时的詹徽所任职的可是吏部尚书,给犯人定罪的事情可不归詹徽管!]
[同时朱标已经从政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之间和自己的父亲的争吵可不在少数,就因为这样的事情选择跳河难免有些太小家子气了。]
[王鏊这样的记载不仅将朱标小家子气化,同时也用着这样的方式来衬托朱元璋的残暴,显然把高级黑运用到了极致!]
[朱标活着的时候,是朱元璋锋利剑刃的一把剑鞘,随着朱标的去世使得朱元璋开始思考该如何维护朱家对于大好河山的统治!]
[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开始逐步的加强藩王的实力和数量,企图用藩王的力量来维持整个中央的朱家政权的稳定性!]
[同时朱元璋也逐步的将目光望向了那些威胁新任储君的文臣武将,在朱标去世没多久,朱元璋便开启了洪武四大案之中的最后一案蓝玉案!]
[借由蓝玉造反为借口开始了对于朝堂新一轮的大清洗,这轮清洗基本上将朝廷之中能够打硬仗的武将解决的差不多了,虽说表面上是为了给自己的孙子铺路,但最终却是成全了四儿子的朱棣!]
[等到靖难之役时,在朝堂之上能够真正压制朱棣的武将已经没有能拿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