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看书阁>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4章 以恩以德(第1页)

第84章 以恩以德(第1页)

第84章以恩以德

若论及一个国家为何能长久存在且被拥护,需要的当是『恩德』二字。

所谓『德』,如吊民伐罪丶抚定四海丶安邦爱民。国家能够为士民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且能够持续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不生乱,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德了。

所谓『恩』,如『世受国恩』丶『屡受皇恩』一般,国家为官员贵族提供位置,为个人提供上升的舞台,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恩了。

两汉加在一起四百年,积攒的『德』确实可以养出很多为大汉效死的精英出来。但魏国呢?现在连黄初七年都还没过去呢,曹魏又能积攒多少『德』呢?

那就只能论恩了。

曹丕称魏王丶魏帝的时候,曾先后两次大规模的封赏群臣。如今曹睿想要继续让官员将领用命,难道要一对一的做思想辅导丶或者靠人格魅力去感化吗?当然是加官进爵来的更快些。

但是同样是加官进爵,若要排个先后次序,那麽肯定是离皇帝最近的近臣更为优先。人人平等,总会有人更平等一些。

所谓近臣,就是四名侍中刘晔丶辛毗丶黄权丶陈矫,以及两名中书刘放和孙资。

在这六人中,原本只是关内侯的刘晔和孙资成了亭侯,原本就为亭侯的辛毗丶黄权丶陈矫和刘放四人,则是升一级成了乡侯。

原地爵升一级,皆大欢喜。

就连现年十四岁丶快要十五岁的钟毓,都被赏了个列侯。

这就是天子近臣的好处了。

而外朝的大臣们,从三公九卿到各地镇守的将领们,很多人也都增了爵位或者封邑。就连远在西南新城郡的孟达孟子度,都从亭侯被升为乡侯,还得了个从夏侯楙身上扒下来的安西将军。

皇帝下令升官赏赐,自然是个个欢喜。

而此时的洛阳,除了封赏之外最大的一则消息,就是皇帝在十日之后即将南巡。

既然是南巡嘛,虽未说明地点,不过按照曹操和曹丕的惯例,多半也就是许昌丶陈留和谯县这几个地点可以选择了。

虽然洛阳城中的很多百姓不懂什麽叫做皇帝出巡,以为就是皇帝的车驾出了都城洛阳到别处逛逛,如百姓去隔壁郡县游玩办事一般。

但稍有见识的士民吏员,都知道皇帝的出巡大不相同。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中军是要跟着皇帝一起出巡的。

洛阳城内及左近共有中军五万,如此庞大的军队规模,不论是后勤调度或者军队行军,都是瞒不住的。有心之人观察一下皇帝出巡时中军出动的情况,就能大概知道皇帝是真的『出巡』,或是藉机搞点军事行动了。

这是有传统的!

汉高帝刘邦之时就曾借出巡之时操作过军国大事。当时有人上书控告韩信欲反,陈平于是建议刘邦『伪游云梦』,借着出巡的名号将韩信召至身边从而抓捕。

皇帝此次要南巡,具体做些什麽,谁又说得准呢?

十二月初一的大朝会是上午举行的。而皇帝在朝会上任命了如此之多的官员,作为近些时日洛阳最劲爆的新闻,到了下午就传的到处都是了。

若是国家机密保守一下就算了,被皇帝封了官,还不让人出去说一说了?

已经进了太学读书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是结束了一天的课业丶准备归家的时候,才在路上听人讲自家父亲成了三公。

这是何等的喜讯?我司马家从此也成了公族了?

司马师感觉自己的身子都快飘起来了。接受了不少恭维与客套之后,司马师刚回到自家府上,就连忙走向父亲的书房。

司马师直接推开门,眼睛看着坐在桌案后阅读文书的父亲。

司马师咧嘴一笑:「儿子恭祝父亲晋位三公,父亲此时是什麽感受?」

司马懿一直治家颇严,只有自己的长子司马师可以不经敲门便直接进书房,连妻子张春华和次子司马昭都不行。

司马懿闻言并没抬起头,反倒是嘴角微微带笑的继续看着文书:「是子元回来了,你是在太学听到消息的?」

司马师回手关上书房的门,自顾自的坐了下来:「并非在太学听到的,而是在路上听人说的。路上认识我的人都说父亲如此年纪就成了三公,乃是真正的国家柱石丶社稷功臣。」

司马懿笑着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为父做了三公,与他们有什麽干系?这些人无非是想藉此事吹捧恭维于你,以求能够结交罢了。」

「子元,为人当以中庸行事,太学里教过中庸麽?」

司马师答道:「自然教过。所谓中庸,就是不偏不倚丶无过之也无不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