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兰和几个侄子侄女玩了一会儿,就听到欧晓晓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晓晓,快点进来。”牛迎花端着一些瓜子花生推开门,和欧晓晓一块进来。
两个好朋友一年没见,话多的说不完。
欧晓晓考上了市里的大专,也让家里人在村里热闹了好久。
比起高中时期,两个人都多了一些成熟,欧晓晓仍然戴着喜欢的红色蝴蝶结带,不过型改成单马尾,穿着暗红色呢子大衣,黑色皮鞋。
她告诉汪春兰衣服和鞋子都是她在大队工厂里假期干活自己挣钱买的。
“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妈还想着过了年盖房子,不过大队长不让,要集体盖,学报纸上的那个苗家村。”
“集体盖也好,规划好了生活方便。”
“春兰回来了。”大嫂李秀芬进门后带着气喘惊喜地道,“刚才就听到二婶子说像是你回来了,我请了假就来了。”
“大嫂,先坐下喝口水。”
过了一会儿,屋门6续推开,屋里立马满满当当起来,充斥着孩子嘻嘻哈哈的吵闹声,大人的交谈声,把屋外偷摸进来的严寒都消融了。
连汪大队长中午下了班都来凑了凑热闹。
他和苏红军说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事情。
他们村经济搞的好,产品都能出口了,附近村子受他们的影响,农闲就来这里工作。日子比城里过得都红火,因为他们除了工资还都有自留地,吃喝不愁。
有的人提议如果农田都分了,把大队里所有的东西也都分了,这不是胡闹吗?
这个厂子是一户人能干起来了?有几个人就想从厂里撤出来准备自己单干,但拿材料就费劲。
不能通过厂里买材料,他们自己买的贵,没办法只能又回厂里一块干。
苏红军对于汪大树的想法比较赞同,如果村里适合集体经济那就可以继续搞下去。如果大家人心散了,就把农田分下去,但厂子不能分,还是属于大队里的,这一点和镇上的厂子一样,属于集体所有,方便管理。
对于大家更喜欢上班挣钱,种地忙不过来的情况,苏红军建议他买农用机械,这个不好买,但他可以帮忙。
苏红军觉得这个第五大队就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点,用机械代替人工,多余的人工用来生产创造其它价值。
汪大树有些犹豫,他可是知道那些机械一点儿都不便宜,万一坏了也没人会修。
苏红军笑了笑,一个村子想要改革没有魄力可不行,光指望着别人的帮助更是不行。
他们这个村之所以能展起来,除了有媳妇的帮忙,更重要的事是有汪大树这样一心为民的干部,能让村里的人信服他跟着他。
“咱村里有大学生,可以请教他们啊。”汪春水插话道。
“对,就算不会,送出去学习个一年半载的也合算。”有村民道。
“那汽车比人跑的快那么多,用机械耕田岂不是比人更强,关键是不会累,加上油就跑。”
“咱村里也不用到处请人来种地了。”
之前他们又是上班又是种地,累的趴倒就睡,钱是挣了,但身体也受不了。不得已,他们只能花钱找了其它村子里的人来帮忙。
汪大树点着头,他对苏红军一脸期望地道:“买机械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之后他们又讨论起村里规划的事情。
汪春兰和几个同学在另一边聊天,牛迎花带着儿媳妇还有来帮忙的邻居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