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看书阁>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 第75章 刺节真邪 第七十五(第1页)

第75章 刺节真邪 第七十五(第1页)

一、古文:

(一)灵枢第75章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节,奈何?歧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

黄帝曰:夫子言五节,余未知其意。歧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蒙者,刺府输,去府病也;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

黄帝曰:刺节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余不知其所谓也,愿卒闻之。歧伯曰: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瞋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饲不得息,请言振埃,尚疾于振埃。

黄帝曰:善。取之何如?歧伯曰:取之天容。

黄帝曰:其欬上气穷拙胸痛者,取之奈何?歧伯曰:取之廉泉。

黄帝曰:取之有数乎?歧伯曰: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者,血变而止。帝曰:善哉。

黄帝曰:刺节言蒙,余不得其意。夫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府输,去府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歧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请言蒙耳,尚疾于蒙也。

黄帝曰:善。愿卒闻之。歧伯曰: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

黄帝曰:善。何谓声闻于耳?歧伯曰: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黄帝曰:刺节言去爪,夫子乃言刺关节肢络,愿卒闻之。歧伯曰: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俛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帝曰:善。

黄帝曰:刺节言彻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歧伯曰: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外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

黄帝曰:善。取之奈何?歧伯曰: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痏,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黄帝曰:善。

黄帝曰:刺节言解惑,夫子乃言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惑何以解之?歧伯曰: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覆,颠倒无常,甚于迷惑。

黄帝曰:善。取之奈何?歧伯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黄帝曰:善。请藏之灵兰之室,不敢妄出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歧伯曰:病有持痈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

黄帝曰:刺五邪奈何?歧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痹热消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

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泻之。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乃益虚。剽其通,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间。

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费,刺分肉间。

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

凡刺寒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

黄帝曰:官针奈何?歧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才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请言解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根茎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歧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歧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榖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虚邪遍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痛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于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二)白话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刺法有五节,是怎样的?岐伯说:刺法的确有五节,一叫振埃,二叫蒙,三叫去爪,四叫彻衣,五叫解惑。

黄帝说:先生说的五节,我不明白其意义。岐伯说:振埃,是针刺浅表的经脉,以治疗阳病;蒙,是针刺六腑的输穴,以治疗腑病;去爪,是针刺关节支络;彻衣,是针刺各阳经的奇穴;解惑,是根据阴阳的变化,来补泻有余和不足,使偏颇的恢复平衡。

黄帝说:刺节提到振埃,先生却说是针刺浅表的经脉,以治疗阳病,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希望能详细听听。岐伯说:振埃,是指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呼吸喘促,胸部烦闷,仰卧时则喘喝有声,坐起时则身体伏下,厌恶尘埃和烟雾,呼吸困难。治疗这种病,应尽快采用振埃的方法。

黄帝说:好。如何取穴呢?岐伯说:取天容穴。

黄帝说:如果咳嗽气逆,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应取哪个穴位呢?岐伯说:取廉泉穴。

黄帝说:取穴有规定的次数吗?岐伯说:取天容穴,不要过一寸;取廉泉穴,见到血出就停止。黄帝说:好啊。

黄帝说:刺节提到蒙,我不明白其意义。蒙,是指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先生却说是针刺六腑的输穴,以治疗腑病,是什么输穴能有这样的效果呢?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岐伯说:问得真微妙啊!这是针刺的大法,是针法的极致,是非常高明的。就是口说书本,也不能表达清楚,请让我解释一下蒙的意义吧,这比蒙的度还快。

黄帝说:好。我想听你详细地讲解。岐伯说:针刺这种病,必须在中午的时候,针刺听宫穴,刺中眼睛的眸子,使声音传入耳中,这就是它的输穴。

黄帝说:好。什么叫声音传入耳中呢?岐伯说:针刺时,用手紧按患者的两个鼻孔,让他迅闭口呼气,声音就会随着针而响。黄帝说:好。这就是所谓的不用眼看,而通过耳朵听,看到了就取穴,这是精神和形体相互配合的方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