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的军情日日往宫里送,郝天旭的脸色阴晴不定。
满朝文武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过章程出来,朝廷迟迟未敲定镇守北面的大将。
不得已,皇上只好命平王前往北地,让他务必率领幽州和云军的守城大将坚守城门,并寻找机会夺回失地。
一直到了初冬,塞外寒风开始凛冽,两军仍保持着两军对垒的局面。
不过我军虽未能收复失地,但幽州和云军却是牢牢地把握住了。
到了冬天,双方只好暂时休战。
郝天旭下令召平王回京,又命户部筹集军备和粮草,准备明年一开春,他要亲率北伐大军御驾亲征,夺回失去的城池和土地。
不知不觉之间,冬天就这样过去了。
阳春三月,皇上率领十万北伐大军浩浩荡荡奔赴边关,临行前留下诏令:朝政事宜交由内阁九卿暂代为处理,若遇事不决,可奏请皇贵妃,乃至太后。
皇上到了边关后,我军军心大振,势如破竹,接连收回了玉州、连州、楼州三座城池。
看着身后雷鸣般的高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郝天旭心中豪情万丈。
他看着不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再转过身来,看着下方数不尽的精兵良将,心中的雀跃和得意之情让他如坐云端。
若是能将前朝丢失的闵州和贺州也收回了,那时候应该是和何等的风光和威望啊,大康二百年来都没有达到的宏图霸业将由他来一手缔造。
这一次的出征,必然会给自己在功勋上和史册上增加一笔浓重的色彩!
自己将成为整个天下的霸主,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
于是,大军继续向北行进,准备攻克闵、贺二州才班师回朝。
到了四月中旬,却从边关传来的噩耗。
皇上在攻打贺州时身陷埋伏,兵败被俘。
不仅如此,金葛挟天子于阵前,一路长驱直入,接连攻城夺地,连下玉幽等十州。
天下震动,朝野不安。
早已退居二线的太后被迫重新出来主持大局。
紧接着,金葛便送来消息:若想要天子平安归来,大康需要割让十座城池,并且向金葛称臣,每年上缴岁贡(银钱一百万两,布匹十万丈、粮石十万石),除此之外,还要送公主前往和亲。。。。。。
金葛人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一连串极为严苛的条件。
金葛人提出的这些,差不多是大康每年税银的一半,若是大康应允,沉重的负担会快速把大康的底子全部耗尽,会拖垮整个朝廷。
太后重新临朝,与文武百官商量对策。
可是众大臣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继续增兵攻打,等打赢了之后再来和谈,到时大康便占据主动权。
有的人主张和谈,营救皇上要紧。
大臣们争吵十分激烈,甚至还在朝堂上打了起来。
太后头疼不已,急召诚王和平王以及内阁九卿入宫。
慈宁宫里,太后并没有摒退姜玉欣,而是让她留下来,又命人请了皇贵妃过来。
“诸位,如今形势紧急,刻不容缓,不知你们有何良策?”
崔首辅:“太后,依臣之见,如今之际,唯有派遣使臣前去和谈,至少先拖住他们一段时间再说,至于其他的,咱们再另作计较。”
其余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那依你之见,何人能担此重任啊?”太后问。
“这。。。。。。,老臣暂时还没想到合适的人选。”
太后又问众人,“你们有什么想法?”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着你,都没有说话。
这和谈一事吃力不讨好,一个不留神,小命都得交待了。
这时,次辅说道:“依臣之见,这和谈的人选最好是皇族中人,且有一定的威望。这样才能彰显我方诚意。”
又一个人说道:“臣建议让诚王殿下担此重任。满朝皆知,诚王能言善辩,思维敏捷,是最合适的人选。”
“臣也觉得是。”
“臣附议。”
。。。。。。
太后看向诚王,道:“诚王,你意下如何?”
诚王有些惶恐,“太后,臣闲散惯了,就怕办不好差事,误了大事可就不好了。”
太后定定地看着他:“行了,诚王,哀家不是先皇,你不必担心。如今国难当头,身为皇族,你不能再躺懒了,就辛苦跑一这趟吧。”
喜欢媚君心:宫斗到最后,反派竟是我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媚君心:宫斗到最后,反派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