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元吉告张亮图谋不轨,张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验证。张亮从始至终一言不,朝廷便释放了他,让他返回洛阳。[5]
他也因此被留在长安。
相比朱棣的待遇,他不能离开长安,仔细想想,未尝没有父皇的猜忌在其中。
朱棣同样战功赫赫,为什么他就能一直留在封地呢?
回想着自己的父皇那些让人心寒的态度,李世民心情也低落了下来。
众人一时间也沉默了下来。
……
【……这些是朱棣的家底,也是敢去争夺皇位的底气。诚然,朱棣开创了盛世,可他同样一直被诟病着。当然,后人诟病他,主要还是因为靖难之役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他上位之后的一系列举措。
朱棣哪怕被如此器重,可同样,他并不是朱元璋立下的继承人。甚至,朱元璋临死时下的遗诏:“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也考虑到燕王及诸王权势过大,对继任皇帝朱允炆构成威胁。
()而到后来靖难之役中,朱棣以朱元璋曾经在《皇明祖训》中说的话“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以此此为理由,指责辅佐建文帝的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朱棣举兵的喊响的口号也是“清君侧,靖国难”。
不过,威县、南宫百姓认为朱棣起兵谋逆篡位,天下大不敬,自组织支持建文帝的皇家军队,抗击燕王叛军。《南宫县志》记载,“燕兵所过,各州、县义民目为叛逆,争抗拒之”。《邢台县志》也记载,“靖难兵起,传檄征响,秀抗不应”。
而靖难之役历经四年之久。
须知,靖难之役是明朝内部争夺权力的战争,两军交战不论胜负,损耗的是明朝整体的实力。这四年里,明朝消耗的是要算上朱允炆和朱棣两方的,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便因为这场内乱受到了不小的破坏。这是明初遭到最大的损失。
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更是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这场内乱起于权力的争夺,结束于败破的河山。】
【朱棣上位之后,要任务是宣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处置政治反对派。攻占南京后,开列“奸臣榜”,诛杀了一部分建文朝臣,例如方孝孺及其宗族亲友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其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殉难;
黄子澄、齐泰等被诛杀灭族,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家族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
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
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
与此同时,朱棣并未将“奸臣榜”上的人全部诛杀,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等人皆被宽宥任用。】
岁寒生顿了顿,从里面挑出最有名、也是最可惜的来:
【这里面有个叫方孝孺的人。他是大儒宋濂的弟子,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
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四年(14o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后因拒绝为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始终不屈。被杀害于南京聚宝门外。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的时候,因为得到推荐,方孝孺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当时的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后来,方孝孺被仇家连带举,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释放了他。
再次被推荐来的时候,朱
元璋还是表示:“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于是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毫不倦怠。蜀献王朱椿听说方孝孺的贤名,聘请他当世子的教师。他每次见面,就向世子陈说道德。蜀献王以特殊的礼遇表示对他的敬重,把他读书的庐舍命名为&1dquo;正学?()?[()]『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而在靖难之役时,朱棣率军从北平出时,他手底下最为器重的谋士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朱棣点头应承。当然,朱棣没有做到。】[6]
……
唐。
武将们是毫不客气地嗤笑一声。
他们附和着后辈的话,对此给予肯定:“那肯定是没有做到啊。”做得到也不会把人家一家子全给杀个干净吧。
哎。
李世民则是在一边幽幽地叹了口气,可以说真是一笔烂账,他问安静旁听的儿子李承乾:“方孝孺是奸臣吗?”
李世民又问:“倘若你碰上这样正直得值得欣赏的人,但是他偏偏反对你,你该怎么办?”
李承乾在李世民开始问话的时候便放下了笔,他一直在记录自己在意的事。有的地方还没有记完全,事后他也会找到众人整合起的完全版本对照着誊抄补充。
此刻在这样堪称难题的疑问中,李承乾犹豫了两下,还是道:“儿臣不知道,但是儿臣不想让方先生这样死。”
说着说着,就有些低落。
哪怕朱棣再好,他这样不尊重授业老师的作风,李承乾也实在不喜欢起来。
他皱了皱眉。
这模样实在是可爱,一旁的太子妃没忍住摸了摸儿子的头,在妻子的示意下,李世民也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为君者,有时候是需要忍耐的。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
李承乾懵懵懂懂地应下了:“儿臣记下了。”
李世民自然看出他还不太理解,受限于年龄和经历,不理解自然是很正常的。但是没关系,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他年少时也不懂。但是望子成龙,李世民会以身作则地教导他。这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未来君主的期望。
……
天幕里,后辈还在说方孝孺与朱棣的纠葛:
【杀方孝孺的起因还是在起草诏书上。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