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看书阁>[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193 章(第3页)

第 193 章(第3页)

两个人谈论起政事时一谈就是一晌,将粮种和赈灾粮一同送往陈州不用怎么商量,让推行新法的官员终身担责却不行,没过多久,两府三司的大人们就都被召进御书房议事。

然后一群人的表情都变得一言难尽。

这家伙是想在得罪人的路上闭着眼走到黑是吧?

嘀咕归嘀咕,仔细一想这法子还真不错。

虽然他们也是官,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宋的官员好日子过的太久了,如果这次能让朝堂上下都绷紧神经,他们就是挨骂也值得。

要治理百姓先得治理官员,不把官场整顿好再怎么花心思变法都是白搭。

王介甫先前一直将重心放在财政上,这是掉了两年的坑终于回过味儿想抓用人了?

立法之患和任人之失都是大问题,解决问题也要分先后,把顺序弄颠倒了就是现在这个场面,可惜他们先前都没往这边想。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回过味儿来也来得及。

他们已经准备好挨骂,趁他们这些老骨头还能再扛几年,官家想干什么就干去吧。

老臣们到底还是心怀天下惦记百姓,到他们这个位置虚名已经不重要,只要能让大宋繁荣昌盛,他们在后世的史书上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可要是一直走下坡路,生前名声再好也挡不住后世之人瞧不上他们。

商议以老臣们的推心置腹告终,官家感动的眼泪汪汪,再次在“大宋要完()”豔&1dquo;?譛?入?()?『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之间来回蹦跶。

肱股之臣们定下接下来要怎么办后马上回衙门干活,事关新法还是由王安石主持,老王这会儿干劲十足,迫不及待想听到铺天盖地的骂声。

臭小子在计划书上写了很多鬼点子,他感觉那个先挨骂再澄清就很有用。

正常程度的挨骂很正常,他天天都在挨骂,但是如果忽然之间铺天盖地都是骂他是奸佞骂新法害民的呢?

他肯定不是奸佞,新法也肯定不是为了害民,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来自大宋各地,别的地方的学子不清楚新法具体是什么样,河北、京东、淮南三路的学子还能不知道?

可以说新法有漏洞,但绝对不能说新法毫无可取之处。

如果新法真的毫无可取之处,朝堂上这些官员是干什么吃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就忠出这么个鬼东西?

眼睛长在百姓自己身上,究竟时好时坏百姓自有评判。

叫好声叫骂声同时出现说明新法还有改进的余地,而在新法的确有成效的情况下还一股脑的全是骂名,不用想肯定是被有心之人给记恨上了。

如果某件事情的评价铺天盖地过于一致,那接下来肯定有人“只有我不这么觉得吗”来反驳。

读书人一般都有点自命不凡,别人说的不一定对,他们自己现的才是被掩埋的真相。

这就好办了。

老王眯了眯眼睛,招来亲信准备搞事情。!

()大,他们也需要宽容啊!

苏景殊很清楚他的同僚们在头疼什么,整个司农寺他的资历最浅,秋闱春闱仿佛就在昨天,现在让他出门和那些学生一起谈天说地都没有半点违和感。

唔,等等,好像又有点小想法。

骂战什么的最好引导,要不再用一下舆论战?

老王的奏章明天就会送到官家面前,官家大概率会同意在推行新法时让官员终身担责,但是官员肯定不会乐意,反对的声音太大的话就会推行不下去。

如果那些还没当官的读书人都觉得终身担责有用主动请命,那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不错不错,先写个计划书给老王送去,之后怎么操作就看他们无所不能的王相公了。

老王身为制定政策的人被骂了那么长时间,底下执行的人都隐身了?

想的美,都出来一起挨骂。

第二天,收到计划的王安石神色复杂,这小子哪儿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点子?

他堂堂当朝参知政事,至于利用一群连官场是什么样都不清楚的毛头小子来为他冲锋陷阵吗?

是的,很至于。

新法推行那么久,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京城这边忙着补漏洞,然而这边补上那边又出问题,好像怎么补也补不完。

原本利民的新法变成害民的罪魁祸是谁?

王安石很冷静,罪魁祸不是他也不是京城其他制定政令的人,而是基层推行新法的官吏。

他知道基层官员很辛苦,也知道那么多百姓不好管,但是这不意味着基层官员可以不把百姓当人看。

每次新法出现问题最先挨骂的就是他,他承认他被骂不亏,但是那些搞出事情的官员跟着轻飘飘挨几句骂就过去了真的合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