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骂依旧我行我素就是不改,可把他们能耐死了。
既然如此那就都出来挨骂好给他分散分散火力,虽然虱子多了不痒,但是天天被追着骂还是挺烦的。
老王带着被安到他身上的新点子去找官家,俩人合作了那么长时间对彼此都非常了解,都不用王安石开口官家就知道主意肯定不是他想出来的。
搞事的风格如此明显,具体是谁还用猜?
王安石挑挑眉,“子安说了,不管能不能行都不要把他说出来,他怕回家路上被人敲闷棍。”
官家笑道,“京城的治安还没有差劲到那种地步。”
如果真的有被敲闷棍的风险,他会派一队侍卫光明正大的随身保护,只要所有人都知道苏子安是皇
帝护着的人就没人敢下黑手。
除非想被抄家。
抄家一时爽,一直抄家一直爽,官家已经感受过抄家的快乐,如果有人能让他光明正大的再抄一波,他会感谢那人的八辈祖宗。
还有救灾,陈州的旱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缓解,之前几年收成都不好,司农寺说今年皇庄收获的那些番薯都是耐旱的作物,正好送去陈州看看到底有多耐旱。
还有那个玉米,除了出苗的时候需要水分充足,之后基本上就不用管,最重要的是产量高,一亩地能收一千四百多斤。
就是东西太少没法推广,还得再种几年才行。
王相公不用太着急,如今国库还能撑得住,粮食也还足够,路子走错了再回来就行,他们有试错的机会。
两个人谈论起政事时一谈就是一晌,将粮种和赈灾粮一同送往陈州不用怎么商量,让推行新法的官员终身担责却不行,没过多久,两府三司的大人们就都被召进御书房议事。
然后一群人的表情都变得一言难尽。
这家伙是想在得罪人的路上闭着眼走到黑是吧?
嘀咕归嘀咕,仔细一想这法子还真不错。
虽然他们也是官,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宋的官员好日子过的太久了,如果这次能让朝堂上下都绷紧神经,他们就是挨骂也值得。
要治理百姓先得治理官员,不把官场整顿好再怎么花心思变法都是白搭。
王介甫先前一直将重心放在财政上,这是掉了两年的坑终于回过味儿想抓用人了?
立法之患和任人之失都是大问题,解决问题也要分先后,把顺序弄颠倒了就是现在这个场面,可惜他们先前都没往这边想。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回过味儿来也来得及。
他们已经准备好挨骂,趁他们这些老骨头还能再扛几年,官家想干什么就干去吧。
老臣们到底还是心怀天下惦记百姓,到他们这个位置虚名已经不重要,只要能让大宋繁荣昌盛,他们在后世的史书上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可要是一直走下坡路,生前名声再好也挡不住后世之人瞧不上他们。
商议以老臣们的推心置腹告终,官家感动的眼泪汪汪,再次在“大宋要完()”豔&1dquo;?譛?入?()?『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之间来回蹦跶。
肱股之臣们定下接下来要怎么办后马上回衙门干活,事关新法还是由王安石主持,老王这会儿干劲十足,迫不及待想听到铺天盖地的骂声。
臭小子在计划书上写了很多鬼点子,他感觉那个先挨骂再澄清就很有用。
正常程度的挨骂很正常,他天天都在挨骂,但是如果忽然之间铺天盖地都是骂他是奸佞骂新法害民的呢?
他肯定不是奸佞,新法也肯定不是为了害民,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来自大宋各地,别的地方的学子不清楚新法具体是什么样,河北、京东、淮南三路的学子还能不知道?
可以说新法有漏洞,但绝对不能说新法毫无可取之处。
如果新法真的毫无可取之处,朝堂上这些官员是干什么吃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就忠出这么个鬼东西?
眼睛长在百姓自己身上,究竟时好时坏百姓自有评判。
叫好声叫骂声同时出现说明新法还有改进的余地,而在新法的确有成效的情况下还一股脑的全是骂名,不用想肯定是被有心之人给记恨上了。
如果某件事情的评价铺天盖地过于一致,那接下来肯定有人“只有我不这么觉得吗”来反驳。
读书人一般都有点自命不凡,别人说的不一定对,他们自己现的才是被掩埋的真相。
这就好办了。
老王眯了眯眼睛,招来亲信准备搞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