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看书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八十六章 争鸣(第1页)

第六百八十六章 争鸣(第1页)

李谕和李四光在北京的地质学会组织了一场关于地震等级的演讲,主讲人是李四光。

对此,不少国外地质学家破天荒跑来中国参加,其中还包括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

大家都很想知道地震的成因,不过显然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会场中,李谕见到了两个英国人,马洛里和欧文。

“精彩的结论。”马洛里称赞道。

李谕说“将来李四光先生还会在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演讲。”

“非常期待!”马洛里说,“等我从珠峰返回英国时,不知道可不可以赶上。”

“你们要攀登珠峰?”李谕讶道。

马洛里说“对,这是我们第三次尝试。”

李谕想起来了,眼前的马洛里,就是2o年代着名的两个珠峰探险家。

马洛里几个月前途经美国时,还说了一句登山界的至理名言。

当时记者问他“hydidyouanttonetteverest?(为什么你要攀登珠峰)”

马洛里给出了那个传奇性的答案“Becauseitsthere。(因为它就在那里)”

李谕说“你们现在中国,莫非要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登?”

马洛里点头说“我们自然想爬相对简单的南坡,但它在尼泊尔境内,尼泊尔不知为何拒绝了任何攀登申请,我们只能选择北坡。”

“等明年不就好了?”李谕说。

马洛里摇了摇头“这是我最后一次尝试登顶世界第三极的机会,我没时间了。”

所谓地球三极,就是南极、北极和珠峰。

南极和北极已经相继被人类踏足,只剩下地理最高峰珠峰。

李谕说“虽然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不过以当下的条件,珠峰遥不可攀。因为从地理的角度看,高海拔的低压、缺氧、高寒每一条都足以致命,而现在还没有那么好的供氧设备、御寒衣物。”

李谕说的都是实打实的客观因素,羽绒服还没明,御寒真的很困难;最关键的是,供氧设备难以维持那么久。

在192o年代,攀登珠峰绝对比去南极困难得多。

马洛里却已经铁了心“珠穆在藏语中是女神的意思,这个女神在我心中魂牵梦绕太多年,不再尝试一次,我会后悔一辈子。而且登上第三极,将可以再次向世界证明人类的伟大。”

“其实……有时候没必要被声名所累。”李谕还想劝一下。

“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马洛里说,“但这至少是我的毕生梦想。”

李谕只能祝福一句“保重!”

马洛里今年的这次尝试还是失败了,他的遗体后来被现,但无法运下去,永远留在了珠峰上。

人们检查他的遗物时,现少了他随身携带的妻子的照片。马洛里曾经说过,如果他攀上珠峰,就把妻子的照片放在那里。

可惜的是,另一个队员欧文的尸体没有找到,而他带着照相设备。

——

此后的几天,李四光继续精进了理论模型,并且亲自改良了一台美国产地震仪后,准备前往北大继续进行演讲。

李谕自然随同。

而就在这时候,从国外传回消息,汤飞凡与加拿大的班廷、麦克劳德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自然又是一次举国同庆。

李谕舒了一口气,终于有了第一个除自己以外的诺奖。

历史上,这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本来只有班廷和麦克劳德,李谕的插手,让汤飞凡搭上了车。

汤飞凡领完奖后,就想立刻回国,进入协和或者湘雅医院,但李谕却了电报,让他在美国多待几年,最好能够再修个美国的医学博士学位。

反正有这么大的奖项在身上,任何一个美国大学都不会拒绝他。

汤飞凡深知自己的功劳有一半要系在李谕身上,对他的意见极为尊重,于是按照李谕的说法,选择暂时留在美国进修,等三四年后,再次拿到博士学位乃至院士身份后,再回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