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刑徒军,则是驻扎在各县,实行军事管制。
至于扶苏,并未动身返回九原,而是有两件大事要处理。
一是闽中郡,昌平君相邀。
二是百越三郡,赵佗的态度。
吴县距离闽中郡治所东冶县,一千五百多里地。
未通直道,山重水远。
这也是当日扶苏被围困在湘城,闽中兵力救援力的根本原因。
“陛下,南下闽中郡路途险阻,不如等到直道修整完成之后,再南下不迟。”
据说闽中郡当地土着野蛮,怕扶苏冒险,李山才极力劝阻。
“朕不走6路,而是走水路。”扶苏指着大秦疆域图的海岸线道,“九原的水师船队,顺着海岸线南下,即可登6闽中郡的东冶县。”
东冶县距离台北六百余里,扶苏派遣去往瀛洲的舰队,早已熟悉航海路线,自然是轻车熟路。
数日之后,九原水师的船队,停靠在大江的出海口。
扶苏率领一千侍卫军,以及五千水师,包括白客、李山、冒顿三人。
“陛下,臣初次坐这铁甲船,需要注意什么吗?”
白客尽管饱读兵书,对大秦疆域了然于胸。
可是乘船出海,他仍是次,心中恐惧。
“来人,给白将军准备呕吐袋。”扶苏哈哈大笑。
对于出海远航的人来说,在船上唯一有效的便是呕吐袋。
果不其然,经历大海的波涛汹涌之后,白客便一反常态的躲在船厂内,不住的呕吐。
直到十余日后,水师船队抵达东冶县的海岸线,扶苏等人才乘坐小船登6。
“皇上,老夫来迟了。”
岸边上,须白的昌平君,笑呵呵的朝扶苏拱手。
“母舅,无妨。”扶苏摆摆手,跳上了早已准备的战马。
这闽中郡地界的马路马车,坐在上面,就是遭罪,还不如骑马舒坦。
期间,昌平君又是一番歉意,直言湘城的危机,他救援不力。
扶苏倒是无所谓,这原始的交通,实在是为难。
闽中郡归属大秦不过十余年,却是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往来的百姓,肤色虽是黝黑,眼里却是有光。
远离战乱之地,百姓便少了许多担忧。
“陛下,这闽中郡原来只有数万原住民。始皇帝迁徙了上万老秦人过来定居。余下的十数万人,便是楚国的遗民,不愿参与纷乱的乱世,这才隐退避世。”
昌平君望着颇有帝王之气的外甥,老怀欣慰。
怎么说,扶苏体内,也流淌着他们楚国皇室的血脉。
说起闽中郡的民生,昌平君兴趣正浓,细无巨细的如数家珍那样介绍。
扶苏心知肚明,表情并无一样,面对井然有序的屋舍农田,频繁点头。
直到东冶县的青砖城墙,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东冶县,一座仅存十余年的县城。
城门口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喜欢大秦帝国之万国来朝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之万国来朝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