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看书阁>大佬分神 > 第188章 逍遥自在(第1页)

第188章 逍遥自在(第1页)

其背后一定是有深意的。鲲是鱼,困在水里,离不开水,无法逍遥自在。就像凡人一样,困在自己的认知里,不知有‘道’可以修,所以说「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这里的「未有知其修者」,大概也是为了说明此意。当化生为鹏时,有了一个‘图南’的念头。南有‘南天门’的意思,也就是奔向南方的意思。

这里庄子想表达的大概是鲲有了修行的想法,于是由鲲化生为鹏,突破自己的认知之后,才能飞过去。等到它飞上天空之后,又是另一番景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打破了之前的认知。

人也是一样,有了修行的想法,才会做出一些改变。不过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修行,就特别排斥,但传统文化不修,如何能懂?否则只是懂了一堆道理,而用不出来,要么就是恪守呆板,好无逍遥可言。

儒家讲修身养性,如果不修身,那些美好的德性能自动到你身上吗?不修,能做到庄子说的‘逍遥’吗?不修能成为佛陀那样有智慧的人吗?

但修行不是让我们成为神仙,成为佛祖,不要一说修行,就牛鬼蛇神都来了,其实就是修身养性而已,并不是说多了什么了不起的神通。

人生无处不修行,要把修行当成一个志向,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人’,这里的鲲大概就是如此,想开悟做个逍遥自在的存在,于是就有化生为鹏的改变。

寒蝉与小灰雀不知有‘道’的存在,无法理解鹏的所作所为,就有了后面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后面又用宋荣子举例,说明修道的层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意思是说,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勤奋,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别,所以对于外界的荣和辱把握的比较好。

他能不受外物影响,看上去境界已经很高了,但还没有达到庄子说的‘逍遥’境界。这是因为宋荣子是硬抓住自己的心,不让自己的心为外物所动。

就像孟子说告子的不动心一样,不是真正的不动心,而是自己强制压制自己的心,不让它动。如何判断是压制呢?

因为庄子说他「定乎内外之分」,既然有内外之分,就说明有个‘我’在。有过修行经验的人,大概有过这样的感受。

当我们故意提起觉知,然后应对外界事物时,会感觉自己是个第三者,会觉得提起觉知的我是真我,然后这个真我看着自己的身体和事物之间的展。

好像跳出了事物之外,其实是有了‘我是内’,‘物是外’的区别。但一定要明白,这个觉知的我并不是真我,因为你是故意提起的觉知,谁在故意?还是有一个我在故意,那么就不是无我的真我。

这里比较难理解,没有修行经验的人,一般理解不了。总之,在这种情况下,会感觉无法与事物融合,会有内外之别,做事不能专注,思考不能透彻。甚至连思考都不能,因为只要一思考,自己就陷进去了,非常不自如。

这只是修行的初级阶段,但是这种境界相比普通人又好上一点,因为不容易被外物影响。

然后庄子又用列子‘御风而行’举例,「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意思是说,列子御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完全了解清楚。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

列子的层次又比宋荣子的高上不少,但他还是有所住,住在了风里,需要借助风才能行。这样就受了限制,无法做到真正的逍遥。

必须是心无所住,才能真正的逍遥自在,正如佛家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凡心中有一丝挂碍,就无法逍遥。

所以列子「旬有五日而后反」,也就是十五天以后就要返回,无法长久保持,但比普通人的“三餐而反”要好上太多。

最后庄子说了真正逍遥的人是什么样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意思是说,倘若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毫无凭借,就是心无所住了。

所以说至人能自然忘掉自我,做到无我,神人无意于求功,圣人无意于求名。

至人、神人、圣人,都是开悟后的状态,完全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也就是后面的‘齐物论’。因为‘无我’,所以就没有了对立分别的观念,就没有此和彼,完全的混而为一。

因为是‘天人合一’,所以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才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庄子后面又提到神人,「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意思是说,那位神人,他的德行,与万事万物混同一起,天下即使再乱,也不会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哪,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

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仁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这一段的表述让大多人觉得,至人、神人要比圣人好。至人、神人、圣人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就开悟而言,区别不大。

圣人‘无名’,而要做到无名,也必须做到‘无己’,如果有个为己的私欲,如何能无名呢?

所以至人和圣人其实差不多,只是至人和神人逍遥于天地之间,不问世事。但圣人需要以无名的状态入世,所以庄子才说,至人、神人身上脱落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能成为尧舜那样治理世间的圣人。

尧舜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见到四位神人,可以做到「窅然丧其天下焉」。也就是能立刻放弃天下,而回归至人、神人。

因为圣人本身就是无我、无名的状态,自然能不看重统领天下的高位。

现在的学者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究至人、神人、圣人的区别,甚至崇尚道家至人、否定儒家圣人,硬是要替道儒两家分出个高低。

还不如切实的用功修行,否则庄子说的那三种层次,也只是往而观止而已。

只有去除私欲妄念,如此就能做到‘无我’,心中就不会有所住,不会有所挂碍。心无挂碍,就能如庄子所说,逍遥于天地之间了。

喜欢大佬分神请大家收藏大佬分神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